当时清朝的疆域北接西伯利亚,南至海南岛及南海诸岛,西跨葱岭,东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东南至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已经成为一个幅员广阔、国势强大的统一的封建国家。在清朝的统一政权下,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边疆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清代之人口统计,乾隆以前多不可靠。因清初实行口赋丁银的税制,在人口申报上常有隐匿现象,而统计时,奴隶、贱民等又不计算在内。如康熙九年(1670)的全国人口数为一千九百四十万人,康熙六十年(1721)为两千七百三十六万人,五十年间仅增长百分之四十一。而雍正八年(1730)的统计竟为两千五百四十八万人,人数反减少一百多万。雍正时,改行了地丁合一的税制,又削除了各地贱民的称谓;乾隆时保甲制度进一步严密,户籍登记之严格执行,使人口统计接近于实际。乾隆六年(1741)人口数为一亿四千三百四十一万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人口数激增至三亿一千三百二十八万人。五十余年中,人口增长百分之一百一十八。其后,人口增长之速度则较缓慢,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人口数为四亿一千三百四十六万人。将近五十年中人口仅增长百分之三十二
匿名回答于2021-02-01 08:26:13
自康熙年间平定三番之乱等大规模的战争结束后,人口出现快速增长。乾隆六年(1740年),全国在册人数在我国人口统计史上首次突破1亿大关,达到1.4亿。以后,人口再生产的势头越来越猛,以高达20‰以上的年增长率急剧膨胀。到乾隆27年(1790年)突破3亿。
匿名回答于2021-02-01 08: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