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基本上改道都是决堤了。
主要是黄河中上游的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在其形成之初,本来草木茂盛,植被丰富。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在这里生活,开垦土地.土地的开垦也就意味着天然植被的破坏,而植被的破坏又会带来水土流失。所以,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黄河中含有泥沙的记载。
唐代以后,随着人口不断增多,黄土高原的天然植被差不多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河流含沙量急剧增长。最终导致下游泥沙淤积,沿河筑堤,逐渐形成地上河,然后哪一年季风强了,洪水起来了,就决堤了,改道了。另外,唐代以后,统治阶级对河患向来都不能做到有效而及时的治理,这也是黄河下游频繁改道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决堤,因为都是平原,黄河水量又大,容易抢夺其他河流的河道。比如黄河夺淮入海,最南的时候在长江入海口附近注入长江。
而相对来说,长江珠江流域都是森林繁茂之地,植被覆盖率很广,而且多丘陵,能挡住水流,多湖,如洞庭湖(云梦泽),鄱阳湖这样的大湖,蓄洪能力比较强。黄河原先还流经巨野泽还有微山湖这样的大湖,后来巨野泽被黄河的泥沙逐渐填平,后来唐宋的时候就成梁山泊了,但是水域面积较之先前已大面积缩小,而现在只剩下东平湖了,水域面积难再当时盛况。微山湖也一度因为黄河灌入而面积萎缩。依愚见,还是黄河上游水土流失的问题最主要,然后地形地势其次,最后是湖泊原因。(森林繁茂自然会有湖泊)
匿名回答于2019-08-18 04: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