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是对培养人才统一的质量标淮,还必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因为人才发展还有多样性、特殊性的问题。这是统一性和多样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及其他方面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样,既能重点培养优秀学生,又能较快地提高差生,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正确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及早发现人才、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2、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这一教学原则要求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能,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根据教材内在的教育性和各科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教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做到管教又管导,教书又育人。 科学上有争议的问题,一般不宜讲授。

3、理论联系实际
中小学生是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运用书本使学生获得知识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但也易于造成书本知识脱离现实生活的严重缺点。理论联系实际,既反映了教育目的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又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客观规律。  贯彻这一原则,一定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同时要适当地通过实验、实习、观察、参观、练习、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直接知识,运用和验证书本知识,并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4、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因此,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匿名回答于2021-03-20 00:15:04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

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

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

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

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3)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

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

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匿名回答于2021-10-29 05:27:32


中学德育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长善救失原则

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记忆诀窍:一连营(因)长,双导三结合

1.方向性原则

定义: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要求: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为指导;

培养学生具有新思想、新观念,同时在实践中逐步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和判断善恶的能力;

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方向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2.疏导原则

定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 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要求: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定义:德育过程中,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集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要求:

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定义: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任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

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

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简述贯彻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定义: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 其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

贯彻要求:

充分发挥教师集体作用;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

6.因材施教原则

定义:是指德育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及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 学生,从而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贯彻要求:

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学生的思想特点;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 模式化。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7.长善救失原则(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定义: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 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贯彻要求: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定义: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合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个别学生的教 育影响集体。

贯彻要求:

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

要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


二、中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际锻炼法;

4.情感陶冶法;

5.品德评价法;

6.个人修养法。

记忆诀窍:淘(陶)宝在唯品会上讲段(锻)子,说服了个人,并起到了榜样作用。

1.说服教育法

定义: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 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德育的基本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明确目的性;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注意时机;

以诚待人。

2.榜样示范法

定义: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运用榜样示例法的基本要求:

选好学习的榜样;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举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实际锻炼法

定义:是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 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实际锻炼法的基本要求:(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运用实际锻炼法的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锻炼。一种是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的常规训练;另 一种是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的锻炼。

在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认知、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有序有恒的要求,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

要不断地督促检查,使之坚持;

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主动性。

举例: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情感陶冶法

定义:是教师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收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熏陶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运用情感陶冶法的基本要求: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者要加强自身修养,同时注意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 活,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情感陶冶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

5.品德评价法

定义:是教师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 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方法。

6.个人修养法

定义: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的德育方法。

举例: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警、自律,使其获 得教益。

匿名回答于2021-10-29 05:52:5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