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与八国联军签订的条约?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鸦片战争后,中国少数人有了民族觉醒的意识。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林则徐编成了《四洲志》。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协定关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享受领事裁判权),关税主权(协定关税)等等。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现了要建立帝王事业的志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评价: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要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加上连年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9月,周立春领导青浦人民赵义,刘丽川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北方捻党起义。


4月23日沙俄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


1855年捻党在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方的友军。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由盛转衰的分水

匿名回答于2021-07-28 00:45:13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1900年5月28日-1901年9月7日)是指以英、美、法、俄、德、日、意、奥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军队对中国清朝进行的一场武装侵略战争。最后八国联军胜利,清朝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匿名回答于2021-07-28 00:41:46


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侵入中国,8月攻入北京。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即《辛丑条约》。条约共12条和19个附件,主要内容是:

一是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关税、盐税等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

二是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由各国驻军把守,中国人一概不准在内居住。

三是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列强可以在北京驻扎防守使馆的卫队,并在京榆铁路沿线包括山海关在内的12个要地驻扎军队;至少两年内禁止清政府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材料。

四是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帮助过义和团运动的“首祸诸臣”,在外国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五是清政府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并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

匿名回答于2021-07-28 00:36:17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条约,参与签订的国家共有11个,没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西班牙帝国、比利时王国、荷兰王国在签订条约时,也挤进来想分得一杯羹,欧洲列强们丑恶的嘴脸暴露无遗,签订《辛丑条约》后,中国就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而清朝政府则沦落为帝国主义的傀儡政权了,广大的中国人民从此就身负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将近半个世纪直到新中国成立。

匿名回答于2021-07-28 00:42:17


八国联军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签订的条约。1901年中国和八国联军签署了《辛丑条约》

1895年4月17日和八国联军中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860年和八国联军中英国,法国,美国,沙皇俄国签订《天津条约》,恭亲王奕訢1860年10月24日、25日,奕訢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匿名回答于2021-07-28 00:43:01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各国"宣战",暗地里却破坏义和团运动,向侵略军妥协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清政府8月7日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全权大臣,李鸿章为协办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


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出兵八国外,另外又加上三个国家--比利时王国、荷兰王国、西班牙帝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签字。

匿名回答于2021-07-28 00:30:41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从而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大清帝国的热潮。从而引起了义和团运动,反对条约签订,进入北京城,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外国以大使馆安全为由,于1900年5月28日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总共为5万人,携精良武器装备,以镇压义和团之名入侵中国,8月14日北京城沦陷,八国联军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由于清政府力薄无能,签订了《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亿5千万两、允许外国驻军等,从而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匿名回答于2021-07-28 02:14:0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