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书法如何做到不俗气?

何为“俗”?有一种说法,就是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东西就是俗。这当然是一家之言,可以探讨。

书法作品要脱“俗”,首先是取法问题。“取法其上仅得其中。”要在经典上多下工夫,切勿跟风随大潮、学习当代人的字。因为这些未经历史沉淀,作品无论在法度还是气韵上都未必达到经典水准。难度系数低,容易上手,不愿下苦工夫、投机取巧者便紧随其后,长此以往,面目雷同者甚众,艺术失去独立精神,岂止一个“俗”字了得。

其次,书写技法要全面,有难度,最忌雷同、单一。而丰富是书法免俗的重要尺度。

再者,要多读书。读书多则积理富,思维活跃,想法既多,作品就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个性的东西,便是唯一的那一个,自然不俗。

最后强调修身,“腹有诗书气自华”。再次强调读书和养心,是因为心态、气质影响人的审美追求。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书卷气,是极难达到的境界。因为不易,所以脱俗。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发几张拙作,与同道们互动、交流。





匿名回答于2019-06-17 19:54:23


这个问题我很喜欢,因为我也研究过这个问题

,因为我喜欢书法,但是有时候自己写出来很俗气,包括很多自称书法家的作品也是有很多俗气,随着这几年慢慢的学习进步,也能慢慢的了解这其中的一二,其实俗气的根源就是我们用笔和结体甚至包括章法信手拈来,根本没有太多的古法营养在里面,有功力的书法大家写出一个笔画就感觉很有质感,很泼辣,很有味道,自己写的时候就想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追根结底还是自己吸收的书法营养不够,一幅作品出来,自己思想的东西多,包含的古法的东西太少才导致的,当你留心入观察古代书家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们的用笔和结体、章法等,跟我们自己认为的有很大差距,但是又在情理之中,即惊奇而又不意外,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又在情理和法理之中,这个就是高的地方,也就是俗气不俗气的关键决定的地方,所以要想我们的作品不俗气,那就要深扎古法,吸取营养,为己所用,这样你就会慢慢的脱掉俗气的帽子!

匿名回答于2019-06-18 03:35:44


不俗是一种个性,也是一种感觉!


达到普通的不俗是通过学习。学习品味,就像穿衣带帽一样,追风似乎很时尚,不一定有品味,有品味的人不一定会跟时尚!所以,首先向有品味的人学习如何打扮自己。


但是,学别人也有俗的嫌疑!真正不俗的是有自己的路,也就是走个性的路,按照自己的审美设计自己的穿着才是真正的不俗!


所以,要想不俗,需要培养一种性格,与众不同的性格,拥有这种性格的人不会人云亦云,不会随波逐流,观察事物与了解事物也一定有自己的观点,这才是真正的不俗!


学习书法需要学习前贤的法贴,每个法贴都有不俗的成分,不是我们刻板地学习古人的不俗,而是通过学习古人的不俗,知道自己如何才能做到不俗。


不俗不是某一种固定的模式,不是不俗的东西永远不俗,不俗是特立独行,就像王羲之,千古以来无数人学习王羲之,可是没有人能真正掌握王羲之的精髓,这就是不俗,而有些书法乍看不同寻常,可是很容易学,一学就普及,然后人人都能这样,这是什么?俗啊!没有技巧,没有深度,何谈品味啊?

不俗是一种个性,更是一种感觉,不俗是审美品味的升华,学会用不俗的眼光看世界,你自然是品行卓荦,气韵不凡!

匿名回答于2019-06-19 15:27:16


书法中所说的俗气,也许就是指平庯,呆板,少变化,没特点等现象吧。书法作品要想脱俗,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向古人学习,也就是多临帖。中国书法在几千年的传承中,经历代书家的刻苦实践,钻研,打磨,已十分成熟,形成了一座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和风格迥异的各大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象二王,颜柳,苏黄米蔡等人留下的贴,已被历代奉为楷模。我们学书法,临习他们的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与古人对话的过程,通过临习,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在用笔,用墨,造型,节奏,气韵上的精心,老到和创意,可以体会到古人书写时的心情和感情,长期的临习,古人书法中的精髓就会潜移默化地传承下来,这是书法脱俗十分关键的一个方面。其次要学点书法理论和美学理论,古代理论和现代理论都应学一点,像孙过庭的《书谱》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等,提高了理论水平,才能学有目标,才能自主地去追求书法的美。三是要加强“书外的功夫”,要多读书,多从其他艺术中汲取营养,艺术是相通的,学习其他姊妹艺术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回馈书法艺术。四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找个老师正规系统地学习,可以避免走些弯路。五是要进行创作。我们学习古人的书法,不是要重复古人,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不包括现在的江湖书法),要在线形墨韵章法上创出自己的东西。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定会创作出既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又有独特风格的书法作品。

匿名回答于2019-06-22 20:34:5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