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西夏和南宋有什么关系?

南宋与西夏关系:

金人夺走西夏占领的天德、云内两州,又凭借武力索回河东八馆之地,引起西夏的极大不满。为了缓解西夏的怨怼情绪,金人又答应“复分陕西北鄙以易天德、云内,以河为界”(注:《金史》卷一三四,《西夏传》。),作为补偿。建炎元年(夏正德元年)十月,“通问使傅雱见金左监军希尹于云中,希尹以国书授雱,为夏国请熙宁以来侵地,盖彼既夺其地,乃责赏于宋以报之”(注:《宋史》卷四八六,《夏国传》。)。但夏与金的关系,从其建立伊始,到西夏灭亡,始终未达到夏与辽联盟时的那种亲密程度。西夏对金一方面低首称臣,另一方面则严加防范。正是这样一种关系,自建炎以后,南宋每与金发生激烈战事,宋臣大都主张与西夏修好或联络西夏作为牵制金国的力量,尽管这种努力常得不到西夏的响应。

高宗即位之初,在讨论如何措置金兵入侵所造成的危局时,朝臣们多主张联合西夏以牵制金兵。大臣唐重上疏论今急务有四,其中一款是“通夏国之好,继青唐之后,使相犄角,以缓敌势”(注:《宋史》卷四四七,《唐重传》。)。宝文阁直学士赵子崧在上建三屯之议时,亦主张罢去熙河五路进筑不属紧要控扼去处的堡寨,“明谕夏人,以示德意”(注:《系年要录》卷一,建炎元年五月辛卯条。)。翌年宋廷遣主客员外郎谢亮出使西夏。《三朝北盟会编》在建炎二年(1127)八月二十九日主客员外郎谢亮抚谕夏国条下记事云:

先是春初,夏人谍知延无备,有可乘之机,宥州监军司忽移文本路,称大金以延割隶本国,须当理索,若敢违拒,当发大兵诛讨。延路经略安抚使王庶即口占檄词曰:“金人初犯本朝,尝以金肃、河清卑尔,今谁守之。国家奸臣贪得不恤邻好,以至如此,贪利之臣,何国蔑有,夏国躬蹈覆辙。比闻金人欲自泾原径捣兴灵,方切为之寒心,不图,尚欲乘人之急,幕府虽士卒单寡,然类皆节制之师,左支右吾,尚堪一战,能办此何用多言。”径檄兴中府,因遣谍间其用事臣李遇,伤虏主,乃谋移檄贺兰司,忽亦缩甲不敢复言。故朝廷议遣人(使人?)夏国,乃诏主客司员外郎谢亮往抚谕夏国,以继旧好。亮至陕西,庶又移书于亮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专之可也。夏国为患至小而缓,金人为患至大而速,方黠虏挫锐于熙河,奔北于本路,子女玉帛不知纪极,占据同、华,畏署休兵,阁下能仗节督诸兵将协同义举,漕臣应给粮饷,争先并进,虽未能洗雪前耻,而亦可以驱迫渡河,全秦奠枕,徐图恢复。夏人秋稼未登,饥饿疲赢,何暇兴兵,庶可保其无他。”亮不听。亮自环庆入夏国,使还,夏人随之以兵,掩取定边,而延无惊报.

匿名回答于2019-12-18 12:04:46


西夏和南宋是同时存在的政权。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

匿名回答于2021-11-03 04:14:44


西夏跟南宋的关系分几个时期,最早西夏还没有建立,党项人非常善战他们诚服与北宋跟北宋合作征战,后面又诚服辽国,慢慢的积累发展,随着实力增长他们不断向西扩展建立夏国,在征服了回鹘和北宋,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

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辽国被大金灭了后马上诚服大金,后面被蒙古所灭。

匿名回答于2021-11-03 04:22:35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