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
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
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扩展资料:
918事件社会影响
1、揭开二战序幕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
2、民族团结抗日
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民族团结也日益增强,两党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强,有力的促进了两党的再次合作,从东北地区到西北地区,最后发展到全中国,终于开创了团结御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新局面,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匿名回答于2021-09-03 00:08:54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匿名回答于2021-09-03 00:14:24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以其制造的“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攻沈阳。当时,国民党政府正集中力量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对日本侵略者采取卖国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撤至山海关内。日本侵略军乘虚而入,于9月19日占领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林、黑龙江。至1932年1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建立。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涌现出东北义勇军等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匿名回答于2021-09-03 00:15:51
日本政府为了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向日本国民大肆宣传“满蒙生存线”遭到了危机,大规模扩军备战。为了寻找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日本在不同地区煽动、挑起事端。1931年7月,日本在吉林省长春市北万宝山,挑起中朝农民纠纷,造成流血冲突。随后,朝鲜境内发生大量的反华事件。8月又利用“中村事件”(中村事件指的是日本参谋本部中村震太郎大尉和随员三人非法潜入大兴安岭地区进行间谍活动,被中国驻军抓获处死),叫嚣“应利用中村事件的机会诉诸武力,一举解决各项悬案”。与此同时,日本关东军也在做兵力上的部署。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小段铁路,污蔑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随后日本军队突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起猛烈攻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因张学良下令不做抵抗,次日日军就占领了沈阳。随后历经4个月18天,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敌手。
“九一八”事件从国际上来看。它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拉开了世界第二次大战的序幕。从日本政府来看,它的发动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并且为日本国内法西斯的崛起提供机会。从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来看,这是一场奇耻大辱,是侵略者蓄意侵占。“九一八”事变唤醒了大部分中国国民的良知,为日后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基础。
匿名回答于2021-09-03 00: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