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渗氮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下。


工件预清洗→装卡→抽真空→离子轰击清理→渗氮→冷却→检验


(1)预清洗工件表面必须清洁,即使有少量油脂、锈斑也会延长渗氮时间而产生渗层的不均匀问题。一般用溶剂清洗或喷砂法清理工件表面。渗氮初期的离子轰击可进一步清理工件表面的氧化、钝化膜。


(2)装卡


1)辉光层厚度决定工件间的最小距离(35~50mm)。


2)夹具的装配必须避免形成小孔洞,在缝隙、小孔处可能形成孔洞放电。


3)工件形状也应适应工艺要求,尽量避免孔洞,缝隙和尖角,消除孔洞和夹端放电。


4)孔洞、凹槽等不需渗氮的位置可采取金属柱塞或金属箔片屏蔽。


(3)抽真空和灭弧


1)抽真空到13.3~1.3Pa,往炉内通NH3,或N2-H2混合气,再抽气到极限真空,然后通电起辉。


2)通电起辉时,应由低到高在阴阳极间施加电压。


3)出现打弧现象时,如开始打弧点不固定、无规律地在零件表面跳动,然后逐渐减少直至停止,这是正常的。打弧现象取决于工件表面干净程度,装炉量大小和工件、构件相对位置,要具体分析,明确原因后再采取措施。


(4)升温


1)升温时间取决于电流密度,一般应控制在0.5~3h以内。


2)工件温度达到300℃后逐步提高炉气压力。


3)在升温过程中逐渐增加工艺气体流量、或减少抽气速率、或升高电场电压。


(5)渗氮保温


1)渗氮保温阶段的电流密度应小于升温阶段。


2)稳定炉气压力、流量和抽气率,使炉压波动不超过133Pa。


3)在此阶段应经常检查控温仪表。


(6)冷却


1)冷却开始降低电压到维持辉光放电。


2)继续往炉内通工艺气体、直至炉温降至200℃出炉。


(7)检验


1)目测检查表面缺陷和表面粗糙度值。


2)检查10%工件的表面硬度。


3)在局部防渗表面测量硬度(代表心部硬度)。


4)测定表面层的显微硬度梯度,以确定渗层深度。一般渗层深度以测到高于心部硬度2HRC处为准。


5)化合物层深度用金相法来检查。


6)如有要求可测量工件的畸变程度,即尺寸和形状的变化。

匿名回答于2022-11-21 15:32:43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