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乱时代,汉朝瓦解,政治混乱,五族内迁,社会动荡。
但在思想文化史上,则是国内各民族融合,外域文化进入,给中国原有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使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多元的发展特征,表现如下:
其一:儒佛道的相互抗争和影响。这一时期,来自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中国大地上迅速传播,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日渐广泛,并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和儒家思想发生了冲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外思想文化大碰撞。这个过程是一个相互冲突、影响和整合的过程,造成了这一时期意识形态结构的激烈动荡。
与此同时,佛教也溶合了中华文化而逐渐完成了中国化。
其二:胡汉文化的相互碰撞和影响。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民族关系复杂动荡的历史时期。在此阶段,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胡”族先后进入中原,使游牧或半农半牧民族的“胡”文化与中原农业社会的“汉”文化发生长时间的交汇与冲突,并走向融合。“胡”文化“汉化”的渠道主要是两条。一是由少数民族统治者推广,这为“胡”文化的整体性汉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胡汉杂居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汉文化观念意识的影响,从而在心理和文化上逐渐产生深远的变化。胡文化在溶入汉文化系统的同时,其固有特质对汉文化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如其粗旷而又充满生气的北族精神,给高雅温文却又束缚于礼教的汉文化带来了新鲜空气。
正是在儒道佛互相冲突、影响和实现整合的基础上,正是在各民族思想文化交融的基础上,繁荣璀璨的隋唐文化得以诞生。
匿名回答于2021-08-08 03:42:59
由于这段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导致政权极度混乱,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理清其历史发展脉络,建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空观念至关重要。
匿名回答于2021-08-08 04: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