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1-02-04 22:55:19
《元和姓纂》记载,沛郡相县刘氏是楚元王刘交小儿子棘阳侯刘调之后。这支家族在晋代有荆州刺史刘翁叔,生子刘弘,任晋光禄卿、丹阳尹。刘弘之子刘琰,字真长。刘琰之孙刘巘,梁朝著名学者,人称"文范先生"。刘巘五代孙刘显,生二子:刘輶、刘臻。刘輶玄孙刘济,唐朝中书舍人。刘济之孙刘伯华,官任工部郎中,生子刘颂、刘茎、刘衮。刘颂,唐朝左补缺;刘衮,检校郎中;刘臻,隋朝时任仪同,封铙阳公。刘臻之子刘翁彦,金部郎中。
沛郡刘氏另一有支出自东汉时皇族。刘秀之子刘辅为沛王,其后代世居沛地成为大族。
沛郡,中国古代西汉开始有的郡名,设立于西汉景帝三年的七国之乱后,由原楚国辖地析置。治所是相县(今安徽淮北市境内),是中国西汉时期设置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管辖三十七个县:相县、萧县、杼秋、丰县、沛县、临睢、太丘、建平、酂县、谯县、郸县、铚县、竹邑、蕲县、符离、谷阳、洨县、虹县、向县、龙亢、公丘...
二、历史沿革
汉朝时期
西汉景帝三年七国之乱后(公元前前154)年,析置楚国南部为沛郡。辖县37个,40余万户、200余万人,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区)。
匿名回答于2021-05-26 09: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