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0-12-11 19:42:24
为了抵御蒙古军的入侵,加里奇大公出面邀请基辅大公,在基辅召开南俄诸公国会议,决定联合起同抵抗蒙古军。1223年,罗斯各公国向第聂伯河下游集结军队,与钦察人组成10万联军。哲别、速别额台得知消息,认为敌众我寡,要想以3万人的部队战胜10万大军,必须分化、瓦解敌人,各个击破。为了取得胜利,要采取示弱骄敌的作战方针。
于是,他们派出能说会道、足智多谋的10名大臣,到基辅去会见各位大公,劝说他们不要支持钦察人。大公们不听劝阻,杀死了10名使臣,并命令联军渡过第聂伯河东进,在行军途中歼灭了1000多名蒙古先锋部队。哲别、速别额台认为,10万联军对3万蒙古军,众寡悬殊,联军以逸待劳,因此不能轻易与敌接触,须诱敌深入,寻机决战,决战地点要能发挥蒙古骑兵特长。只有这样,才能造成联军补给困难,并等待术赤援军的到来。
于是,他们一面派快骑到里海之东,请求术赤派军援助,一面以一部分兵力与敌人保持接触,掩护主力退到顿河以东地区集结。
匿名回答于2020-12-11 19:41:32
9世纪末,这些部落以基辅为中心,结成一个大公国,称“基辅罗斯”,这是最早的俄罗斯国家,当时它只是一个南自基辅、北到拉多加湖、西从普斯科夫、东到木罗姆的一个东欧内陆小国。
公元882年诺夫哥罗德王公奥列格征服基辅及其附近地区后建成。疆域包括第聂伯河到伊尔门湖之间的土地,是东斯拉夫人文化的发源地。
10世纪初,不断扩张,版图东至伏尔加河口,经克里米亚半岛迄多瑙河口,北起拉多加湖,循波罗的海沿岸,南临草原,初步奠定近代俄罗斯联邦的领土规模。从11世纪中期起,陷于封建混战,分裂为十八个公国。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入侵,在东欧建立了钦察汗国,罗斯人与其他民族的联军同蒙古—鞑靼人在卡尔卡河畔对峙,联军被打败,此后罗斯人臣服于钦察汗国。
匿名回答于2021-11-28 06: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