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指明清京城会试,均在春季举行。唐代考试定在春夏之间。宋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引试,而礼部试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试则在四月;于是有春试﹑秋贡之名。元代于八月乡试,二月会试,明清相沿。均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
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由于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
匿名回答于2020-09-07 10:03:48
考试时间不同、级别不同。“秋闱”“春闱”中的“闱”专指科举考试的场所,即贡院、考棚。秋、春是指考试的时间。在古代“秋闱”代指“乡试”,是省级考试,考中的是“举人”。考试地点在省城,主考官有时由中央派出,有时由各省学政主持。“春闱”代指“会试”,是国家考试,考中的是“贡士”。考试地点在京城贡院,主考和副主考由皇帝任命。
匿名回答于2021-11-11 08: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