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3-04-10 23:36:19
作品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品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作品评析: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得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像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匿名回答于2023-04-10 23:36:32
匿名回答于2023-04-10 23:39:54
匿名回答于2023-04-10 23:40:35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也有说法是这首诗乃朱斌所作。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匿名回答于2023-04-10 23:59:34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匿名回答于2023-04-10 23: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