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中国人生礼俗的特点?

中庸之道 礼尚往来,古老的华夏文明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完整地保留下来且历久而弥新的人类文明?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而愈发充满生机和活力?显而易见,要归因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文化。而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与社会观念深层内涵的表现。透过种种鲜活的

民俗事象,后人可以深切地体味到历史文化的积淀

中国民俗演进的基本轨迹和特征是:民俗始于先秦,并以婚俗、葬俗、人生礼俗等为大宗。在战国中期以前,社会上鲜有独立于氏族之外的“民”,那时的“民俗”实即“族俗”。从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乱到秦王朝建立,期间的民族大融合也促成了民间习俗的融合,少数民族的民俗点点滴滴渗入中原民族民俗文化的血脉中。

汉代是中国传统民俗的定型期。我国许多典型的民俗文化,如“传统节日”及婚、丧、嫁、娶的礼仪风俗,都是在这一时期定型的。到了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给民俗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多种宗教信仰兼容并蓄,使民俗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包容性,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聚力与亲和力。宋辽金元时期的民俗具有强烈的多元化特征,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别于其他地区和民族的独特民俗,它们既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并呈现出很强的区域性特征。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其主要特征。到了明清时期,社会生活中的民俗元素特别活跃,人们对世俗生活空前重视,无论是庄严的祭典,还是寻常的儿童娱乐,都以世俗的需要为基本前提。在这一时期内,民俗仪式非常丰富,民俗信仰与民众生活深入结合,城市民俗生活娱乐性尤为突出,中西对接、古今杂陈构成了鲜明的时代特性。

民国民俗则呈现出强劲的改良和变革态势。随着西方文明和生活观念的不断涌入,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遭到从未有过的挑战,尤其是那些不合时宜的风俗事象,被无情地抛弃。随着社会的进步,西俗东渐使这一时期的民俗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方面无情地革除残害人性的封建陋俗,另一方面大量吸收国外习尚,从而呈现出洋化、尚奢、重商和发展不均衡的特征。

匿名回答于2021-07-27 06:01:01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