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包容性极强,社会价值取向虽有很多不同,但基于传统精神文化传承,还是有很多共同点。
第一,惩恶扬善。中华民族骨子里,是相信每个人都是善良的个体,同时自身也有着追求善良、厌恶邪恶的总体是非观。所以,荀子的人性本恶论调,就肯定比不上孟子的人心本善论调。
第二,追求大义。中华民族对于集体、国家、民族的利益,看得要远高于个人的利益你。所以,每当大厦将倾,有人舍身取义、挽救危亡,我们便仰慕的尊称其为国之大者、侠之大者。
第三,公平正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是关注、帮扶弱小的多,仇视、抵触上位者多。这也是骨子的,对弱小的一种同情,所以特别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
匿名回答于2021-08-28 18:59:27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价值取向也是多方面的,主要以儒家“仁义为上”价值取向、墨家“功利为上”价值取向、法家“君权为上”价值取向、道家“贵夫无为”价值取向等为主要代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这些内容不同,类型相异的文化互相激荡吸收,体现出了价值取向的交融与互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价值系统,其中很多精华部分对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匿名回答于2021-08-28 19:42:34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当然,首先应该是体现当代中国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但是也必须和必然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基因根基,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对我国历史上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以崇尚道德,讲求伦理,善待他人的伟大民族,尊道贵德,志道据德 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匿名回答于2021-08-28 1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