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正面影响有: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例如:儒家博施济众、成己成物的仁心,道家“万物与我为一”的宽容,佛家“普渡众生”的情志,都是“天、地;人统一”观念的结晶。)
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例如:自孔子提出“人能弘道”、“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之后,“内圣外王”的思想,“治国平天下 ”的志向,”大同”的理想,遂成为历代士人追求的目标。他们极力要把这种思想、志向、理想实现于现实社会之中,即使并不能够实现,也仍然认为不能没有对于理想的追求。)
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人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诚明合能”中的“诚”,是“天”在“人”中之德,“明”是对于理想以及一己之“德”、“能”的觉悟。“诚明合能”是要使人的心性修养与人我的和谐、对天地自然的顺应都融洽为一,以培养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把品德、精神逐层提升至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其负面影响是: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够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化现实;“心性之学”重体悟,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
匿名回答于2020-05-06 17:14:07
儒家博施济众,成己成物的仁心,道家“万物与我合一”的宽容,佛家普度众生的情志,都是天、地、人统一观念的结晶。
效法天的刚健日新与地的厚德载物,造就了中华民族专直精诚,含弘广大的秉性与开物成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匿名回答于2021-10-07 21:03:04
第一、天人合一融入到了中国社会、文化、与组织形态、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
第二、是一种上谋天时,下求地利,中得人和,而后世事成的天人合一的行为模式。
第三、是一种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圣者则天、贤者法地、智者则古”的学习模式。
第四、是四海一家的大同世界观念,保证了中国社会的稳定与不断发展。
第五、延伸出包罗万象、融汇异族文化以为一的文化融合模式。
第六、是指人的个人使命与价值取向,使人生价值成为穿越时空的存在。
第七、是人在时间、空间上与天地交融合一。
匿名回答于2021-10-07 21: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