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陵区的设置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陵区一般都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墓室结构
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其中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不能够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这些大墓中只有几座的墓道之间有互相打破的现象,但绝没有墓室相互打破的。由此可见,这些大墓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在陵墓区域内还发现有少数中型墓和大量的小型墓,应该是属于这些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另外,还有大量的祭祀葬坑。
这些墓都属于土坑竖穴墓,按照平面形状可分为:亚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三种。亚字形大墓的墓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中字形大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甲字形的大墓只发现了一座,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传说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在这里。墓道有斜坡状和台阶两种。墓室和墓道的面积大部分是四百到八百平方米,深度都在十米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1217 号墓,墓室平面呈亚字型,总面积达到了一千八百多平方米,规模是同期普通墓葬的一千多倍。
匿名回答于2023-09-20 14:19:08
1. 商周时期墓葬制度经历了演变。
2. 这是因为在商周时期,人们对死者的葬礼仪式和墓葬制度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一方面,墓葬制度的演变与人们对祖先崇拜的加深有关,人们开始将墓葬视为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方式,因此对墓葬的规模和布局要求也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财富的积累,墓葬也成为展示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因此墓葬制度也逐渐趋于繁复和奢华。
3. 此外,墓葬制度的演变还受到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商周时期的政治变迁和国家统一进程,也对墓葬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墓葬制度的演变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人们对生死和来世的思考和追求。
总之,商周时期墓葬制度的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匿名回答于2023-09-20 0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