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六百石俸秩以上官员,皆可遣子受业;
②郡国所举高材明经者,亦有国家所试明经下第者;
③郡国学明经五十以上、七十以下的耆儒,经地方选送可入太学。有才名,有本事的学生可以被推荐进去。有的是受名儒推荐入学者,亦有由在校学生介绍入学者。但是学生的出身多为官宦子弟,亦有家境贫寒者。这就决定学生在类别上有正式在籍学生,此由史载太学生人数而知必有名录;有勤工俭学的旁听生,如庾乘【后来能够讲论经学,自以为地位低贱,每次都坐在下座,众学生和博士都向他提问,于是学宫中以下座为贵】,即是为诸生做佣工而旁听成就者。如宋均【先后当过县令、太守、东海相、尚书令、司隶校尉等,也是一代名臣】,“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由于学生出身不同,在待遇上也不一样。一些官宦子弟可享受国家俸禄,而贫寒子弟则不仅衣、粮自理,连照明的脂烛也要自行解决。
匿名回答于2021-04-27 0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