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二战起止时间和根本原因?

二战的影响力,延续至今,二战形成的世界秩序,现在还在发挥作用。所以,各个国家对于二战的解读,都会有自己的角度或者私心。

对于中国来说,二战主要的斗争对象就是日本军国主义,那么从1931年开始的战争一直打到1945年,为什么不能算?我们国家的历史叙事,是把中日战争与二战完全打响后的世界战争看成一个整体,时间上,历史意义上,民族关系和矛盾上,都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对于西方世界,二战前的绥靖主义,是外交上的手段。直到德国侵略波兰,试图改写一战由英法主导的国际秩序,并且直接无视英法战争恐吓,触发了军事同盟条约,英法为了维护一战后他们所建立的秩序,必然要与德国宣战。这是西方叙事的逻辑。

对于美苏而言,他们对二战的开始和结束,都有自己的叙事需求,肯定按照自身的条件来说。

在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说,当时西方是世界中心,德国入侵波兰打破了世界秩序,是一个大的历史事件,所以,会被当作公认的爆发时间。

中日两国的战争,不在西方叙事的主调上,所以中国就是民族解放独立战争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法西斯独裁,1922年10月,意大利王国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王国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王国开始建立。

3、一战祸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4、国际联盟的失败,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并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匿名回答于2021-01-23 05:08:00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仆从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

匿名回答于2021-05-06 04:56:43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起时间应该是1931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止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应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一战后受到严重削弱的德国逐步复苏,尤其在希特勒上台后,受英、法绥靖政策的影响德国逐步恢复军队建设,逐步吞并周边他国领土,直至与苏联占领波兰,英、法宣战。

日本因为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军国主义膨胀,在欧美各国无暇顾及亚洲尤其是中国时,开展侵略行为。致使二战全面爆发!

匿名回答于2021-05-17 15:32:49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主要战场: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近东、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

根本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匿名回答于2021-05-18 07:19:50


二战起止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二战的根本原因是: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

原因:由于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德意日法西斯为摆脱危机,转移国内人们的斗争视线,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匿名回答于2022-01-13 04:07:31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


起因: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


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


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起因:


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 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扩展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背景:


概述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


俄奥矛盾


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罗斯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君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


英德矛盾


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三国同盟”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罗斯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俄法同盟


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罗斯达成了军事协议,它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俄罗斯将以全部军事力量进攻德国,一旦俄罗斯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应以全部的军事力量来进攻德国。


俄法同盟形成后,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它也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同法国、俄罗斯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


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


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匿名回答于2021-05-23 23:05:11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