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地区,一般泛指整个东北。在清朝初年,清廷以保护龙兴之地为理由禁止汉人进入东北垦殖,并修筑柳条边为界。
到了清末,沙俄在远东的势力日益扩张,而东北人口稀少,影响到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为此提出建议,希望开禁移民充实东北,以加强对东北的控制。1860年清廷接受这一建议,取消了部分禁令,默许汉民去东北屯垦。
初期,去东北的大多是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中部各省难民,到了后来,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清廷加快了移民实边的步伐。1881年,吉林将军辖区首开招募屯垦的先河,设立了珲春招垦总局,从山东、辽南等地区招揽汉族农民来垦殖,这意味着从默许移民到鼓励移民的转变。
匿名回答于2023-10-27 14:49:50
东北人口稀少,外部沙俄虎视眈眈,清王朝也意识到要转移人口去管理这广大地区。
匿名回答于2023-10-21 12:56:39
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百姓为了生计,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
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闯关东”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两个概念。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关内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匿名回答于2023-10-21 13: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