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足的别称?

足是人用来走路的,足的另一个称呼是脚

匿名回答于2023-11-20 10:09:11


脚的别称有:足、趾、金莲、双趺、蹂胰、踵、玉足、胫等。

1、足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古朗月行》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释义: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2、趾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释义:趾:足。 “举趾”是说去耕田。

《国风·豳风·七月》(节选)先秦:佚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释义: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3、金莲

冰姿拮,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

《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宋代:田为

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冰姿拮,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雨初歇,楼外孤鸿声渐远,远山外、行人音信绝。此恨对语犹难,那堪更寄书说。

教人红消翠减,觉衣宽金缕,都为轻别。太情切,消魂处、画角黄昏时节,声呜咽。落尽春花春去也,银蟾迥,无情圆又缺。恨伊不似馀香,惹鸳鸯结。

释义:

圆圆的玉镜台像挂着一轮秋月。淡淡的傅粉,修得容貌雅洁,额上点了梅花妆香粉白净似雪。风姿绰约冰清玉洁。一对金莲秀足,小小罗袜十分衬贴。一阵骤雨刚刚停歇。楼外渐飞渐远的离群孤雁,那遥远的山外,远行的游子也音信绝断。这愁恨对面诉说也难,更何况还要寄书信向他倾谈,实在难堪。

刻骨相思教我形容憔悴像红花枯萎绿叶凋残,只觉得金缕衣变得松宽,全都是为轻易的离别所熬煎。太过凄切,令人伤神呵,是那黄昏的画角吹响的时节。角声呜咽如泣如嗟。庭院红花落尽春光消逝,遥远的明月冷漠无情,刚圆满又变成残缺。恨他不知残荷尚留余香,还能惹那鸳鸯结伴成双。

4、踵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触龙说赵太后》(节选)两汉:刘向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释义:

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

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5、双趺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

《菩萨蛮·咏足》宋代:苏轼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释义:

道路留香不吝惜美女的脚步,久久敛束着丝罗袜如在水波上走。只见她那舞步如旋风,都不留下步履踪迹。暗暗地穿着宫廷样式的鞋适合走路稳健,而并立两脚行路就困难。你说纤细美妙到何种程度,该是很难。要说“纤妙”,必须把妇女托在手掌上去看她的脚

匿名回答于2023-11-09 01:16:44


足和另外的称呼,我们当地称足为脚,足是书面语言,脚是话语

匿名回答于2023-11-09 01:16:48


脚的别称有:足、趾、金莲、双趺、蹂胰、踵、玉足、胫等。


1、足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古朗月行》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释义: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2、趾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释义:趾:足。 “举趾”是说去耕田。


《国风·豳风·七月》(节选)先秦:佚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释义: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3、金莲


冰姿拮,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


《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宋代:田为


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冰姿拮,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雨初歇,楼外孤鸿声渐远,远山外、行人音信绝。此恨对语犹难,那堪更寄书说。


教人红消翠减,觉衣宽金缕,都为轻别。太情切,消魂处、画角黄昏时节,声呜咽。落尽春花春去也,银蟾迥,无情圆又缺。恨伊不似馀香,惹鸳鸯结。


释义:


圆圆的玉镜台像挂着一轮秋月。淡淡的傅粉,修得容貌雅洁,额上点了梅花妆香粉白净似雪。风姿绰约冰清玉洁。一对金莲秀足,小小罗袜十分衬贴。一阵骤雨刚刚停歇。楼外渐飞渐远的离群孤雁,那遥远的山外,远行的游子也音信绝断。这愁恨对面诉说也难,更何况还要寄书信向他倾谈,实在难堪。


刻骨相思教我形容憔悴像红花枯萎绿叶凋残,只觉得金缕衣变得松宽,全都是为轻易的离别所熬煎。太过凄切,令人伤神呵,是那黄昏的画角吹响的时节。角声呜咽如泣如嗟。庭院红花落尽春光消逝,遥远的明月冷漠无情,刚圆满又变成残缺。恨他不知残荷尚留余香,还能惹那鸳鸯结伴成双。


4、踵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触龙说赵太后》(节选)两汉:刘向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释义:


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


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5、双趺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


《菩萨蛮·咏足》宋代:苏轼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释义:


道路留香不吝惜美女的脚步,久久敛束着丝罗袜如在水波上走。只见她那舞步如旋风,都不留下步履踪迹。暗暗地穿着宫廷样式的鞋适合走路稳健,而并立两脚行路就困难。你说纤细美妙到何种程度,该是很难。要说“纤妙”,必须把妇女托在手掌上去看她的脚。

匿名回答于2023-11-09 01:16:51


脚,趾,胫,踵,金莲,蹂胰,玉足,双趺,秀足,高足

匿名回答于2023-11-09 01:16:53


足,即人身体腿部底部的可活动物体,由五个脚趾和脚掌和脚背组成。走路必要的器官。

匿名回答于2023-11-09 01:16:54


足的另一种解释就是脚,是用来行走的。

匿名回答于2023-11-09 01:16:55



足下就是脚下的意思,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匿名回答于2023-11-09 01:16:56


答:足的称有:脚、趾、金莲、双趺、蹂胰、踵、玉足、胫等。

解析解答如下:

足读音是zú,

基本释义:

1.脚;腿。

 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

 3.指足球运动。

 4.姓。

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

常见组词:手足 ,美中不足,满足

知识点拓展:

足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读作:zú。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象形字,其古字形像人的腿和脚,本义指人的下肢,包括脚和小腿。后转指脚。

又引申为动物的蹄、爪,以及植物的根茎,或支撑器物的脚,物体的基部等。足又有有充足、富裕、满足、止、完成、能够等意思。

匿名回答于2023-11-09 01:16:52


脚。动物、尤其是人类,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试想: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双脚,他(她)的人生将何其痛苦?何其无助?所以、有脚的人,一定要珍惜这份富足的人生。而对那些失去双脚的人多些体恤。这恐怕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基本含义。

匿名回答于2023-11-09 01:17:0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