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恒星的后缀?

后缀分类有:

1.MK分类法

普通恒星光谱类型:OBAFGKM(有时也包括L)

  温度划分:

    O:30000-60000K

    B:10000-30000K

    A:7500-10000K

    F:6000-7500K

    G:一般认为是5200-6000K(wiki上为5300-6000K)

    K:一般认为是3800-5200K(wiki上为3900-5200K)

    M:一般认为是2300-3800K(wiki上为2300-3900K)

褐矮星光谱类型:LT

  温度划分:

    L:1200-2300K

    T:500-1200K

沃尔夫•拉叶星光谱类型:WR

  温度划分:20000-210000K

  子类群:WN WC WO

    光谱划分:

      WN:电离氮线占主导(主要发射线为N[III],N[IV]和N[V])

      WC:电离碳线和氧线占主导,但碳线明显更强(主要发射线为C[III],C[IV]和O[V])

      WO:电离碳线和氧线占主导,但氧线明显更强(主要发射线为C[IV],O[III]至O[VIII])

碳星光谱类型:C

  子类群:S R N J H Hd

    温度划分:

      R:2800-5100K

      N:2600-3100K

      J:2800-3900K

      H:4100-5000K

      Hd和H类似

    光谱划分:

      S:强ZrO线    

      R:强同位素线,弱钡线

      N:弱同位素线

      J:强C2,CN线

      H:强CH吸收线

      Hd:弱CH吸收线

白矮星光谱类型:D

  子类群:DA DB DO DQ DZ DC DX

    光谱划分:

      DA:呈现H线

      DB:呈现He[I]线

      DO:呈现He[II]线

      DQ:呈现C线

      DZ:呈现金属线

      DC:连续光谱,不呈现任何线

      DX:未归类/光谱不清楚


2.光度分类法

光度由高到低依次为:I II III IV V VI/sd VII

  I:超巨星

    子类群:

      Ia0:特超巨星

      Ia:比一般超巨星更亮,“亮”超巨星

      Iab:普通超巨星

      Ib:比一般超巨星更暗,“暗”超巨星

  II:亮巨星

  III:巨星

    子类群:

      IIIa:比一般巨星更亮,“亮”巨星,一般用于RGB/AGB光度峰值

      IIIb:比一般巨星更暗,“暗”巨星,一般用于低质量RGB起点

  IV:亚巨星/次巨星

  V:主序星

    子类群:

      Va:比一般主序星更亮,“亮”主序星,一般用于富金属星/金属线星

      Vb:比一般主序星更暗,“暗”主序星,一般用于贫金属星

  VI(后缀)/sd(前缀):亚矮星/次矮星

    分类:

      “主序次矮星”:贫金属且无强金属线的主序星

      “热次矮星”:裸氦星,蓝水平分支星,RGB流散体等明显位于主序带下方的恒星


  VII:白矮星(基本不用)

3.非正式分类法

褐矮星光谱Y:小于500K

原行星状星云光谱P

新星光谱Q

中子星分类:I型 II型 III型

  分类标准:

    I型:质量小,冷却速率低

    II型:质量大,冷却速率高

    III型:质量极大,冷却速率极高(可能是夸克星/奇异星)

匿名回答于2024-05-29 09:26:25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