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意思不一样。
斑剥:意思是斑斑点点而有剥落。
斑驳:意思是色彩杂乱。
具体释义:
1、斑剥
(1)、斑驳,色彩错杂貌。
五代 欧阳炯 《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臂横鹰爪尖纤利,腰缠虎皮斑剥红。”
明 周浈 《池口舟中见九华山》诗:“嵁霞上斑剥,石乳下碖硱。”
(2)、斑斑点点而有剥落。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题大令保母帖》诗:“点画微微见斑剥,陶坯泥沙相杂糅。”
清 吴伟业 《画中九友歌》:“尊彝斑剥探 商 周 ,得意换却千金裘。”
2、斑驳
(1)色彩错杂貌。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赋》:“遂能崎屈上生,斑驳下布。”一本作“ 班驳 ”。
胡之骥 注:“《初学记》曰:苔名圆藓,一名绿钱。或青或紫,故曰斑驳。”
唐 白居易 《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
(2)引申为不纯,瑕疵。
《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亮 ( 诸葛亮 )大纲却好,只为如此,便有斑驳处。”
匿名回答于2020-02-27 17: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