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知县知府巡抚区别?

.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时期出现。北宋官吏的正式名称是在北宋,而明代则是第一个。


2.【知府】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内官。唐以建都之地为府,容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称以某官知(主管)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清沿明制不改。知府又尊称太守、府尊,亦称黄堂。《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3.【巡抚】官名。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从一品;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

匿名回答于2021-12-02 23:58:44


区别:巡抚最大,知府,知县最小


“ 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

“知县”,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 “巡抚” , 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宋太祖为了削弱节度使的权力,防止唐五代时期武人割据的局面重演,规定诸州刺史得直接向朝廷奏报和接受诏令,节度使不得干预除所驻州之外(所谓支郡)的政务。后来,逐步派遣京朝官(文臣)接替刺史管理州务,称“权知××州州军事”。“权”表示不是正式职务,只是代理;“知”就是管理的意思;州军事的州代表民政,军代表军政。简称知州。由此,刺史非奉特别诏令不得过问所任州的州务,演化为武臣的迁转之阶,属于横行正使之一。

匿名回答于2020-11-15 17:11:5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