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1-09-06 21:26:47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与项羽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
项羽在正面战场屡屡大破刘邦,但是,彭越不断在项羽的后方破坏补给,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又挥师南下,而项羽却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扩展资料
战场上,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骁勇善战,豪气盖世,叱咤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楚汉之争中,项羽破田荣、救彭城、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古人说他有百战百胜之才。
然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20余万人。入关后,他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他心存妇人之仁,鸿门宴上不顾范增的数次提醒,执意放走刘邦,为楚汉之争埋下了隐患。
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忙于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
项羽缺乏远见,自恃功高,并以此威慑诸侯,导致他缺少同盟。同时,他又嫉贤妒能,不喜用人,以致众叛亲离,军心涣散。军事上,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不纳良言,以致屡失战机;他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因此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
汉高祖五年十二月,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人少食尽。项羽自刎前,仍称“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是老天要亡我,不是战争的过错。)”。
匿名回答于2021-09-06 21:45:22
项羽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复立楚王后,册封鲁公。项梁阵亡后,援救赵王赵歇。破釜沉舟,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赢得巨鹿之战。率军攻破关中,举办鸿门宴,火烧秦王宫,杀死秦王嬴子婴。分封灭秦的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此后,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史称“楚汉之争”。项羽自恃武力,刚愎自用,弑杀楚义帝,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
汉五年(前202年),项羽兵败于垓下,自刎于乌江。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匿名回答于2021-09-06 22:58:00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在吴中起义,项羽24岁,隐士范增建议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怀王,建都盯台,项梁北上救赵,为秦将章邯所杀,怀王与诸候约定:派宋义、项羽北上攻打章邯,沛公刘邦西进攻打咸阳,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项羽杀宋义,自领上将军,在巨鹿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章邯投降,各路诸侯纷纷归顺,楚军兵进函谷关,刘邦自知不敌项羽,在鸿门宴谢罪讲和,项羽焚烧咸阳后,自称“西楚霸王”,尊怀王为义帝,封十八路诸侯,定都彭城,之后派英布劫杀义帝,
刘邦不满封汉王,拜韩信为大将军暗渡陈仓还定三秦,并率兵56万趁项羽北上伐齐之机攻陷彭城,项羽仅带3万铁骑反攻,打败刘邦,楚汉双方于荥阳京索一线对峙,
韩信灭魏,杀殷王、河南王,继续北上攻代、灭赵、胁燕、伐齐之后,楚汉双方订立鸿沟协议,刘邦毁约攻击项羽,韩信南下攻下彭城,使楚失去根本,九江王英布攻下寿春,使楚军失去南下退路,项羽只得退守垓下,
垓下一战楚军大败,项羽仅带28骑突围,于乌江自刎,
匿名回答于2021-09-06 23:16:34
秦末有人曾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羽早年跟随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于巨鹿破秦军主力。可惜的是后面与刘邦的楚汉之争中落败,自杀于乌江。
匿名回答于2021-09-06 23: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