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苏轼为什么辞去官职?

苏轼辞官因为与神宗及王安石政见不同。

神宗皇帝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在全国进行了变法,而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同,苏轼总是提出不同的意见。

匿名回答于2021-05-22 00:02:34




朝堂征辟,苏轼为何自愿去地方任职?

他感叹过时光易逝,和弟弟写下“应似飞鸿踏雪泥”;他庆幸劫后余生,超脱旷达地写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他感悟人生沉浮, 醉中遇雨,毅然念出“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就是苏轼,一生飘零,却旷然豁达,他有着自己的倔强,也有着自己的坚持,他总能在逆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自乌台诗案以来,苏轼连续被贬至黄州密州等地,最后得以宋神宗的恩赐,去往常州居住。在宋神宗去世后,乌台诗案的负面影响逐渐在苏轼身上淡去,当时的朝政被太皇太后所主持,她任用旧党代表的司马光为宰相,大力打压王安石为首的新党。作为曾经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苏轼,自然被朝廷启用。

从贬谪常州的戴罪之身,一跃成为登州知府,会后更是被一纸调令招到了朝廷的中枢开封。苏轼深知朝廷中心也是混乱的中心,所以他在开封当了很短时间的官职之后,有到了杭州担任知府。

在两年之后,苏轼又得到了调令,朝廷想要他担任礼部尚书一职。可是苏轼却不愿意再进入混乱的朝堂之中,于是写信上奏情愿去遥远的越州当知府。受到苏轼来信的太皇太后,非常难做,让不愿让苏轼太为难,却也不想将苏轼外放。

苏轼为什么不愿意在中央为官呢?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苏轼受到了乌台诗案的影响,他知道自己得罪了新党,但是在旧党那边也不被看好,故而孤身在中央必定会受到排挤。当初深受乌台诗案的折磨,导致了苏轼对当京官是排斥的,他无端的因言获罪之后,就自闭在家,不与人来往,同时少做诗词,免得又因此获罪。而在京城做官难免要外出应酬,吟诗作对,故而干脆他不入朝为官。

第二点就是当时的皇帝宋哲宗,苏轼本是宋哲宗的老师,但是他可以感受到现在的宋哲宗已经不是自己以前教导的那个懵懂的顽童了。现在的宋哲宗不慈、不俭、不诚、不慎、不明,不是一个可以辅佐的好君主。而且他也日益的厌烦苏轼,在苏轼规劝他的时候将苏轼一贬再贬,根本就不想让自己的老师回到朝廷中心。

乌台诗案就是苏轼一生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他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被仁宗称为“儿孙的好宰相”,在朝堂上也混得风生水起,但是字乌台诗案之后便一落不起,连年造贬。故而前半生他以朝堂得意为主,后半生却以诗文佳作著称。

匿名回答于2021-06-15 04:11:24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