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道家怎么讲前因后果?

道家论述因果报应的理论主要是承负说. 所谓承负,《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九解释说:“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承者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

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之治,比连不平,前后更相负,故名之为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并更相承负也,言灾害未当能善绝也”。就是说,今人受到的祸福归结为祖先的行为恶善,同时今人的善恶行为也会使后代得到相应的福祸结果——先人有过失遗其恶果于后代,为负;后人承受先人过失的恶果,为承;代代既相负更相承。同样,前人为善,后人亦有福荫。在这种因果关系下,任何人的善恶行为都会对后代子孙产生影响,而人的今世祸福也都是先人行为的结果。承负思想的哲学依据是天道循环说。《太平经合校》卷七十三至八十五说:“元气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天也;分而生阴而成地,名为二也,因为上天下地,阴阳相合施生人,名为三也。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穷还反其本,共名为承负。”这与《道德经》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脉相承。有物就有欲望,有欲望就产生邪恶,有邪恶就导致乱败,乱败发展到极点又回复到本原。在这里,承负不仅是对一个家族内子孙祸福的根源而言,而且还是整个自然与社会的变化依据。直接谈论因果的,如《太上感应篇》开篇第一句就说因果,太上曰: 祸福无门, 唯人自召。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匿名回答于2019-12-28 15:17:33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