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的外交辞令是其语言的重要特征所在。这外交辞令既是袁史所说的“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又超越了这个范围,而包括了其他人的一些辞令。《左传》的外交辞令不外乎以“理”与“利”为出发点,但在表现风格上往往是绵里藏针。有理又有“礼”,有利又有“节”。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这篇文章首先把理建立在利之上,在秦、晋两个大国包围郑国的危急形势下,他把郑国扔到一边,说郑国已经知道是要灭亡的了,置生死于度外了。因为他游说的是秦国,那你秦穆公就不能不算利与害的帐了。同时他要离间秦国与晋国的关系,所以迅速表白郑国的态度,只要对秦国有利,就请你把我们郑国灭掉算了。话中的话却是:灭郑有利于秦国吗?再说灭郑无利于秦,而是有利于晋;相反地,不灭郑则有利于秦,无利于晋。
匿名回答于2023-09-15 09:32:54
《左传》的外交辞令很有特色,无论是在敌强我弱,还是在敌胜我败,甚至是在订立城下之盟,身为俘虏之时,外交官都能巧妙地使自己的说辞入情入理,起到折冲樽俎、消弭战祸的作用,充分显示先人对政治、军事、道德、人心诸方面错综复杂关系的深入认识.。
匿名回答于2023-09-15 03: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