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经的扯下这个话题。实际上,爵位与官位本身并无太多关系。毕竟一个人的官职什么的包括:职事官、寄禄官、差遣、功臣称号、散官、勋官、检校官、兼宪衔、爵、食邑、食实封、赐。各种,都会对应不同的品阶。九品制,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种,包括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北朝的九品六十阶,隋唐的九品三十阶,宋以后的九品十八阶。以唐清为例说明把:《旧唐书·职官志》 正第一品王。(爵。《武德令》有天策上将,九年省。) 从第一品嗣王、郡王、国公。(爵。) 正第二品开国郡公、(爵。《武德令》唯有公、侯、伯、子、男,贞观十一年加开国之称也。) 从第二品开国县公、(爵。) 正第三品 从第三品开国侯、(爵。) 正第四品上阶开国伯、(爵。) 正第四品下阶 从第四品上阶 从第四品下阶 正第五品上阶开国子、(爵。) 正第五品下阶 从第五品上阶开国男、(爵。)王、嗣王、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明代的公侯伯爵属于超品,只授予功臣和外戚,而且功臣基本为武将。而且明代的异姓王全部为追封。包括:郭子兴,徐达,常遇春,李贞,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沐晟,张玉,张辅,张懋,朱能,朱勇,朱希忠,朱永。皇帝嫡长子封太子,袭位;其余诸子封亲王。女封公主,夫为驸马都尉,位在伯爵之上。太子嫡长子封太孙,其余诸子封郡王,即位后升亲王。女封郡主,即位后升公主。亲王嫡长子封世子,嫡长孙封世孙,袭位;其余诸子封郡王。女封郡主,夫为仪宾,视从一品。郡王嫡长子封长子,嫡长孙封长孙,袭位;其余诸子封镇国将军,视从一品。女封县主,夫为仪宾,视从二品。镇国将军诸子封辅国将军,视从二品。女封郡君,夫为仪宾,视从三品。辅国将军诸子封奉国将军,视从三品。女封县君,夫为仪宾,视从四品。奉国将军诸子封镇国中尉,视从四品。女封乡君,夫为仪宾,视从六品。镇国中尉诸子封辅国中尉,视从五品。辅国中尉诸子封奉国中尉,视从六品。奉国中尉诸子世袭。宗室有罪削爵者称庶人。《清史稿·职官志》公、侯、伯、超品。子、正一品。男、正二品。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俱分三等。骑都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恩骑尉,正七品。凡九等,以封功臣及外戚。
匿名回答于2023-09-25 00: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