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安史之乱后胡人的下场?

在安史之乱后,由于安禄山和史思明皆为胡人,在汉人中间就产生了一股对外族的排斥情绪,很多受到排挤的粟特人就改变自己的姓氏和郡望,希望能抹掉自己的胡人特征,好继续生活下去。

这种做法使他们进一步汉化。

而且在安史之乱后,粟特人内部之间的通婚减少了很多,与汉族的通婚则明显增加。

可以说这是必然结果,毕竟他们的活动区域在不断加大、汉化也在不断深入。

匿名回答于2023-11-06 14:16:36


     安史之乱并不是一场少数民族叛乱,本质上还是一场汉人内部的斗争。不过安史之乱结束了唐朝的包容异族政策,在叛乱平息后,胡人遭到了排斥,很多粟特人突厥人被迫改名换姓,彻底的改成汉族姓名,很快这些人也同化到了汉族里。

匿名回答于2023-10-31 08:55:35


胡人死死伤伤,大约还剩大约400万人,当时的胡人是鲜卑族等五个民族的统称。

其实远不止这五个少数民族,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发起的一次叛乱,声势浩大、历时较长,人民生灵涂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安史之乱以后。胡人即少数民族对汉人进行大肆屠杀,北方汉族人口急剧减少。

匿名回答于2023-10-31 08:55:54


安禄山攻进洛阳后,自立为帝,国号大燕,年号叫圣武。但是他皇位都没有坐稳自己就瘫痪了,根据正史记载,安禄山有300多斤,由于身体肥胖,长年长毒疮,最后导致双目失明。

也正因为双目失明,加上脾气暴躁,经常打骂下人,最后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安禄山登基的第二年正月初五,二儿子安庆绪联合大太监李猪儿将其暗杀

匿名回答于2023-10-31 08:56:08


贼首安禄山后来乱杀无辜,猜忌周边的人,失去了民心,被亲儿子安庆绪和他的卫队长合力诛杀在自己的床上,安庆绪即位又来又被部将史思明所杀,史即位不久也被自己儿子杀死,他儿子最后被唐军消灭。

匿名回答于2023-10-31 08:56:16


安史乱后,一方面,唐朝出现排斥胡人的情绪,许多粟特人蒙受打击,纷纷向河北三镇转移,寻求新的生存之地。

大量粟特胡人迁居河北,加重了河北的胡化倾向,也增加了河北藩镇的力量。

匿名回答于2023-10-31 08:56:42


安史之乱后唐朝境内出现了对胡人的攻击和对“胡化”的排斥。显然对杀胡事件子以默许和庇护。说明安史之乱后,朝延对胡人的厌恶,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匿名回答于2023-10-31 08:56:46


大量粟特胡人迁居河北,加重了河北的胡化倾向,也增加了河北藩镇的力量。

最后,加入到晚唐强劲的北方民族沙陀部的粟特人,又成为五代王朝的中坚,甚至像石敬瑭那样当上了皇帝。

另一方面,安史之乱虽然造成唐人对“胡化”的反感,但并没有影响粟特人在长安的继续存在,他们用改换姓氏、郡望等方法来转胡为汉,如武威安氏改姓李氏,

匿名回答于2023-10-31 08:57:12


安史之乱虽然造成唐人对“胡化”的反感,但并没有影响粟特人在长安的继续存在,他们用改换姓氏、郡望等方法来转胡为汉,如武威安氏改姓李氏,康姓附会出自会稽,何氏自称望在庐江,而且同属伊朗系胡人的波斯人则在长安继续存在,仍然声称自己是“西国波斯人也”,并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信仰,使唐朝的世界主义

匿名回答于2023-10-31 08:57:12


朝廷对汉人杀胡事件予以默许和庇护,对诛杀胡人的做法不予追究。导致许多胡人用改换姓氏、郡望等方法来转胡为汉,大多居于河北三镇,以及长安。

匿名回答于2023-10-31 08:57:19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