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安史之乱各种矛盾和边疆形势?

一、安史之乱反映了多方面矛盾

1.阶级矛盾

唐玄宗后期,他十分重视身边惯会甜言蜜语的宰相李林甫,重用这个口蜜腹剑的小人,使得李林甫把持朝政将近二十年。

他在职期间公报私仇,培植党羽,铲除了明里暗里曾经和自己作对的忠臣,控制朝政二十载。自他之后,还有杨玉环的族人杨国忠上位,他凭借杨玉环深受唐玄宗宠爱无法无天,公开收受贿赂。

横行霸道无所不为,直接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杨国忠和安禄山之间的私仇也成了发生内战的间接原因,内忧外患,使得唐玄宗统治时期内部矛盾日益加剧。

2.经济矛盾

虽然唐朝的国力在唐玄宗时期达到鼎盛,经济繁荣堪称世界第一,但经济发展过快也造成了土地兼并,导致许多百姓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而且唐玄宗极度宠爱杨贵妃,她一人每年的脂粉钱就要花掉数百万,杨贵妃又因自己得宠扶持家中族亲上位,把持朝政,一家人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无形中增加的人民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3.内部矛盾

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的冲突则是导致安史之乱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受到均田制和府兵制瓦解的影响,唐玄宗必须要施行募兵制。

这些买来的军人与地方军阀联系过密,他们之间形成无法言说的关系。在设立节度使以后,边军人数不断增长,占全国士兵数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安禄山一人可掌控的士兵就有十五万人之多,比毫无作战经验且人数稀疏的中央军强大许多。节度使掌握的权力过多,与中央误解加深,才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二、安史之乱使社会混乱边疆不稳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社会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浩劫,战乱之后的百姓也大都无家可归。安禄山起兵之后,唐朝将边疆的大部分重兵调往中央平叛战乱。

吐蕃人便趁着边防空虚挑起战争,夺走了河西走廊等地,后来唐朝又失去了西域安西北庭,逐渐失去了对周边部落民族的控制权,如此内忧外患的局面使得唐朝的地位越来越岌岌可危。

匿名回答于2023-11-06 14:20:50


这场战场使得本来国力强盛的大唐日渐衰退,百姓人口流失,国际地位逐渐降低。因其也发生在唐玄宗末年的天宝年间,所以历史上也称其为“天宝之乱”。


唐代从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到唐高宗的“永徽之治”再到唐玄宗创下的“开元盛世”,唐朝国力日益强大,与多国保持友好的商业往来关系。

世界各地的使者来大唐探访、定居,唐朝逐渐变得国富力强,一跃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

匿名回答于2023-10-22 23:49:28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