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告别潍县时,全部行装仅有三匹毛驴,一匹是他自己的坐骑,垫以铺盖,另一匹则全部驮的是书籍,另外一匹则是他的书童乘坐。据传,郑板桥离开潍县的那一天,城内万人空巷。史书中留下“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的记录。
后来潍县百姓又在潍县海岛寺巷内建了生祠以此来纪念郑板桥。郑板桥是一位奇才,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他当了十二年的地方官,在官场上周旋应酬,尽量克制自己的个性,但终因他的性格与当时的官场风气不相容,而辞官归乡,最后他还是作为一位成就卓著的艺术大师显名于世,这不能不与他一介文人的本质有关。
匿名回答于2021-04-16 18:28:04
匿名回答于2021-04-16 18:26:25
他先后做过山东范县及潍县的县令,深入民间,洞悉民间的疾苦,终因救灾而得罪了巨室,冤枉被参,他宦情已薄,毅然辞官返里。他在惜别潍县绅民所画的一幅竹子上题了一首诗:「乌沙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又为惜别僚属,画了一富菊花,也题上诗:「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必须旷达的心胸,才能自然流露出这般的潇洒。
匿名回答于2021-04-16 18: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