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特色小吃——灯盏粄
据说在元末明初古人在东门陡门头设摊炸灯盏粄。内馅是白萝卜丝,外皮用米粉浆和面粉拌和,采用鲜猪油炸制,因外形酷似古代扁圆形的菜油灯盏,故得名“灯盏粄”。
灯盏粄又称煎盏粄,多出现于秋冬季节。它是河源市连平县上坪、元善等镇的客家特色风味小吃。在连平的商业街,有许多这种现炸现卖的摊档,它物美价廉,外脆里嫩,味道独特,既能解馋又能充饥。“灯盏粄”这个奇特的名字起源于它这个特别的制作工具——平底铁勺,经油炸的灯盏粄外形酷似古代扁圆形的菜油灯盏,由此得名。
灯盏粄大多用大米磨成稠浆,加入面粉,把一部分米糊倒在平底铁勺上作为底面,将萝卜丝、葱、蒜、辣椒(如若不吃辣可不放辣椒)等配料放入铁勺中均匀摆放,顶部要覆盖饱满,勺子边上不露出馅料,最后再倒入一层米糊,放入油锅中炸上四五分钟,即成色香味美的连平灯盏粄。
灯盏粄的做法看似简单,其实十分讲究,白萝卜一定要切成均匀的细丝,再加入适量的盐和辣椒,最后添上切成细段的香葱。白、红、绿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馅料,仿佛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让人百看不厌。
对于客家人来说,一日不可无粄,办喜事或祭祖之类的,更是不能少。普通的食材,经客家人灵巧的双手变成一道道珍馐佳肴。
文章来源:人民网
匿名回答于2020-12-08 01: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