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19-09-26 00:31:35
时辰表——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等:指太阳刚刚露脸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9、【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等:此时太阳已落山,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安歇睡眠。(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时辰历史——
1、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2、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匿名回答于2019-05-31 11:12:01
时辰表——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等:指太阳刚刚露脸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9、【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10、【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等:此时太阳已落山,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安歇睡眠。(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时辰历史——
1、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2、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匿名回答于2019-06-10 16:15:04
匿名回答于2020-03-31 20:09:56
匿名回答于2021-11-12 02:24:41
解释:在一天中的二十四小时内奇数点不是时辰,因为从二十三点开始到凌晨一点是子时,一个时辰两个小时,正好奇数点都时辰的交界点,比如15点,少一秒不到是未时,过一秒则是申时,时辰的交界点只在毫称之间,一闪而过,不为时辰。
匿名回答于2021-11-12 02:33:47
答,十五点应该是申时的时辰。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国家从时辰上可以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二十三点,二十四点为子时,一点,二点为丑时,三点,四点为寅时,五点,六点为卯时,七点,八点为辰时,九点,十点为巳时,十一点,十二点为午时,十 三点,十四点为末时,十五点,十六点为申时,因此,十五点是申时。
匿名回答于2021-11-12 02: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