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真则非善,故性恶则伪。但荀子虽持此说,却依然强调人心应当向善,“途之人可以为禹。”(《性恶篇》)。虽然荀子认为这是“矫饰”与“扰化”的结果。
荀子认为要达到善,方法是人人可为的“积伪”,也就是积善。
匿名回答于2021-09-26 21:46:28
圣人改变了邪恶的本性而作出了人为的努力,人为的努力作出后就产生了礼义,礼义产生后就制定了法度。那么礼义法度这些东西,便是圣人所创制的了。
圣人和众人相同而跟众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是先天的本性;圣人和众人不同而又超过众人的地方,是后天的人为努力。
匿名回答于2021-09-26 21: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