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1-01-25 03:54:33
匿名回答于2021-01-25 03:54:49
匿名回答于2021-01-25 03:55:15
至少在西周时期,绿豆就自东南亚引进入中国。东周末年,屈原所著的《离骚》中写道:“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由此可见,在战国先秦时期,楚国这种南方地区,绿豆已经被比较广泛的种植
但当时的绿豆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做“肥料”的…现在的绿豆已经是改良品种,但豆粒较小,而在以前未经改良时,绿豆的可食用部分更少,做粮食很不合算。但大家发现这种植物根系发达且成长期快,收割后根茎腐烂,是天然的植物肥料,所以可在作物的间隔期种植,达到肥田之效
虽然收上来的绿豆即不好吃,产量还低,又不能榨油,做饲料都不好用,但还是有人觉得白瞎了可惜,就和稻谷一起吃,好歹能有些饱腹感,还能省点米。有的时候米多,有的时候豆多,有的时候豆和米都不多……那时候就有了绿豆粥……
再后来到了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绿豆“治寒热、止泄痢、利小便”,就有了专门的绿豆汤(北方的绿豆汤不放米,就少放点绿豆,与其说绿豆汤更像绿豆水)
匿名回答于2021-01-25 03:57:56